10/16/2021

北美雲來集講壇 我的生活我的信仰

【人間社 心均 北美報導】北美雲來集講壇10月16日迎來一場英文論壇,由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青年發展主委陳澄慧主持,與談人有來自澳洲的國際佛光會檀講師曾廣志博士、台灣中華總會理事劉宗澧、新加坡協會理事吳慧娟和倫敦青年妙慧講師Roxy Pang。四位浸淫在佛門多年的青年與談人,以主題「我的生活,我的信仰」中,分享信仰在個人生命的影響,並使得他們擁有更好的生活和人生目標。線上有近250人在zoom會議室和youtube頻道觀看。

論壇由休士頓青年Tina Ho擔任司儀,介紹主持人和與談人後,主持人陳澄慧即以輕鬆有趣的問答方式進行對話,有:最早接觸佛光山的因緣、參加過記憶最深的活動、求學時期信仰對自己的意義、生活的挑戰與如何運用佛法克服等問題,與談人將回答寫在白板上,面對鏡頭侃侃而談。

四人多是自小或在青年時期接觸到佛教,劉宗澧14歲時跟隨父親劉招明親近澳洲中天寺;吳慧娟則是受鄰居阿姨佛教的啟發親近新加坡佛光山;Roxy在7歲時與祖母在倫敦尋找佛教寺院時找到倫敦佛光山;曾廣志自小接觸佛法,在1987年星雲大師至馬來西亞怡保弘法時開始認識佛光山。

在加入佛光山大家庭後,人生並不是就從此順遂,但因有大眾、親友的包容並給予因緣,讓菩提種子得以繼續生根茁壯。曾廣志因走過母親生病、父親工廠遭祝融等成長歷程,對生死與苦有很強烈的感受,在28歲台灣高雄醫學院畢業後,旋即到南華大學攻讀生死學研究所,而當時的南華學雜費全免,讓其深受感動大師在教育的無私付出和對人才的培養。

劉宗澧表示,大學時期因感情與家人鬧僵,但家人給予空間,朋友給予因緣,擔任佛光青年團的幹部,進而能回歸正軌,深入佛法。吳慧娟原本內向安靜,但在成為新加坡佛光青年團團長後,受到法師、同參的支持,克服自我,增加信心、堅持與自我觀照的能力。

人生總是面對著重重困難,與談人也在主持人的提問下,寫下他們目前所面臨的挑戰。面對家庭、育兒、工作、人際關係、無常、會務工作等等挑戰,曾廣志分享在疫情期間,面對的是政府無預警封城及今年父親往生無法回鄉奔喪的人生變化,在如此動盪充滿不確定性的時期,佛法有如救生圈與船錨般,讓自己不被洶湧而來的情緒巨浪吞噬,讓心處於堅定平穩的狀態;在這兩年期間,佛法是面對生命無常的盔甲。

吳慧娟在跨國公司工作,天天面對不同的客戶、條規與交貨要求,但因為在佛光山的薰陶,能夠在工作時,以三好為工作信條,處處為他人著想,因此圓滿完成工作任務,也結下許多善緣。如此,慧娟與其同修堅信,佛法是給予自己三個孩子的最好教育,目前全家人都參與了新加坡佛光山的社教課程。

目前是倫敦道場的全職員工Roxy表示,所有的挑戰其實源於自我。在道場每日的日常行事不盡相同,更與自己專業不同的情況下,需承擔不同的任務,忽而擔任翻譯,時而去教課,更要代表參與外界交流等等,如果沒有「以眾為我」、「當下即是」、「廣結善緣」的觀念,很容易就消耗了熱情與精力。曾經在社會工作與目前在道場服務的經驗,讓Roxy更能理解、體諒與尊重他人,以「我是佛」擴及到「人人都是佛」,去除我執,關懷服務更多人;現在常住的工作,已經不再只是工作,而是修行。

育兒、工作與信仰之間,佛法其實可以成為精神支柱,並不衝突,劉宗澧真正的落實三好家庭。除了將公司規劃了一個空間做佛堂,每日工作前做早課外,更以三好、四給為育兒宗旨,也常常全家參與道場法會活動。劉宗澧分享了家人面對恐懼時,信仰提供的力量:數月前其6歲兒子因急性闌尾炎需做手術,在手術前,全家人以金佛卡與藥師咒,讓孩子去除恐懼並安定下來;而每日的睡前禪坐習慣,兒子在醫院仍持續不間斷,也讓身心平衡,康復神速,僅住院2天就能出院。

從第一次親近佛光山的因緣和感受、信仰在生活中的體證、職涯與家庭觀念轉變,至信仰融入生活後的人生目標。與談人娓娓道出許多因為佛教的信仰而改變的生活點滴,因此也為線上的觀眾解答了信仰如何在生活上起了積極的影響力。

講座網址:

(照片:北美雲來集講壇)